7月28日,演员徐铮与跟拍他的女记者发生肢体冲突,造成女记者受伤,经派出所调解最终和解。29日,徐铮发微博公布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道歉。在微博中称,女记者穷追不舍的跟踪影响了正常驾驶,对于自己与朋友的交通安全造成影响。自己当时是由于“情绪激动”而动粗。
该事件持续发酵,被打女记者称:“永远不会原谅徐铮”,也有平台针对该事件发起投票,多数网友对徐铮打女记者表示理解。
明星殴打跟拍记者的事并不新鲜,早前白百何出轨,丈夫陈羽凡发微博声称讨伐跟拍记者。著名的英国王妃戴安娜就是香消魂断于“狗仔”的跟拍中。不仅如此,明星人物吸毒、小三、出轨等明星丑闻也频频被曝光。而此次明星隐私权的话题再次被提及并持续发酵,更有大多数网友表示理解徐铮。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缘何能够持续引起关注?
把专门跟拍知名人士的记者称作“狗仔”,最早起源于意大利,1958年“狗仔队”作为一种职业亮相,他们专门跟踪知名人士,像明星、运动员,在国外还包括皇室成员。正如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一样,“狗仔队”职业的发展经历了成长和鼎盛,同样带来了行业道德的考验。尽管明星将“狗仔”告上法庭的事件不绝于耳,但这并未对“狗仔”职业产生消极影响,反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凭借高科技手段,明星曝光出的隐私越来越多,并且明星的隐私曝光也越发有市场。
号称“中国内地第一狗仔”的卓伟也在近几年与明星的对战中出尽了风头,尽管明星苦不堪言,粉丝护主心切,但依然阻挡不了市场对娱乐八卦的需求。在娱乐八卦的消息传播中,市场即受众,娱乐记者的日常工作跟拍决定了“有料即市场”的思维定性。娱乐记者想生存,想发展,想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时代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时刻紧盯工作目标。因此,从娱乐记者的行业属性来分析,娱乐记者跟拍明星没有不妥,问题出现在其跟踪方式和报道内容上,吸引并聚焦受众眼球固然是信息追求的完美传播效果,而娱乐记者“穷追不舍”、“不顾孩子”等具体的操作方式着实不应任其恣意。
那么,娱乐记者这一职业的存在是社会的尴尬还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
即使披星戴月也等不来可挖的料,最终呈现的信息无非是在网络上充分发酵,当事人迫于舆论压力而发表声明。动辄出现类似徐铮殴打女记者的事件就被定性为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职业道德操守缺失的问题。这种定性过于片面,忽略了娱乐记者这一职业的工作任务。
明星往往稍有不慎就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家人和朋友造成困扰和影响。职业给予了他们光环同样也带来了困扰,徐铮的一句“当时情绪很激动”赢得了多数网友的理解,也在情理之中。“口罩、墨镜、帽子”成为明星的标配,试想,若是我们每个人出门都是抱着“怕被人认出来”的心态,这样的生活并不自由。但狗仔队为何还穷追不舍呢?除了职业使然,更多的是明星有料可扒,“小三”、“出轨”等事件尽管爆料频频。这也构成了明星、狗仔、市场的利益链条。
试想,当狗仔队的跟拍不再,明星是否因为少了背后的一双眼睛而成为光鲜亮丽的壳?让粉丝和观众蒙蔽在其中?反之,当狗仔队一味的跟拍,明星的隐私又是否因为背后多了一双眼睛而受到侵害?让明星无奈动粗?
相比较过去明星殴打记者的事件,舆论声音发生了改变。倘若在过去,更多的人会站队女记者,讨伐徐铮作为公众人物理应树立榜样。而调查数据显示,关于这一事件,多数人却站队徐铮,纷纷表示理解。转变的背后折射了社会心态的包容性和自我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网友站队哪方,触碰道德底线即是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