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古籍概况
我馆现藏古籍主要可分为两类:一为产生于1912年以前的古籍,即全国古籍普查著录古籍,共有20种324册。其中较珍贵者有明万历宋邦乂、宋启明刻本《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月令广义》(残)等;二为1912年以来重新影印、排印的主要以线装形式存在的古籍,有70余种(凡以丛书计者算一种)1800余册。其中民国《百衲本二十四史》、《扬州丛刻》等丛书比较齐全,文献价值较高;作为农业类院校,还收藏有一些古农书,诸如《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便民图纂》、《救荒本草》、《秘传花镜》、《月令粹编》、《三农纪》、《农候杂占》等,可供相关研究者使用。
古籍阅览规则
一、特藏室主要对教师和研究生开放,本科生因相关研究确有需要者,亦可查阅。读者凭本人借书证(一卡通)入室阅览。
二、校外读者可凭有效证件(介绍信、工作证、馆际借阅证等),享受阅览服务。
三、古籍仅限室内查阅,一律不得外借;查阅时需填写“古籍阅览登记表”,由工作人员入库调阅。
四、珍贵及破损较严重的古籍,暂不提供阅览服务;古籍不得随意复制,如有特殊需要,拍照时需关闭闪光设备。
五、读者阅览时,需爱护书籍,轻拿轻放轻翻阅,严禁折页、圈点,不得将其置于强光下。如有污损撕毁行为,按我馆有关规定处理。
六、保持室内安静和环境整洁,请勿在室内吃零食,请勿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争做文明读者。